精選分類 書庫 完本 排行 原創專區
書城小說 > 曆史 > 大明_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第八百四十八章 臨鬆薤穀,儒士出山(二)

大明_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八百四十八章 臨鬆薤穀,儒士出山(二)

作者:寒梅驚雪 分類:曆史 更新時間:2023-03-21 20:32:30 來源:言情API

騎兵,冷兵器時代中最強大的兵種,中原王朝每一次存亡危機與更迭,幾乎都與騎兵有關。

可有些令人悲歎的是,許多時候中原王朝並冇有成規模的精銳騎兵,隻能以步兵為主,以血肉之軀來直麵騎兵的衝擊。

應對騎兵的方法不少,但真正具備機動的辦法並不多,而最直接的一個辦法,那就是以騎兵剋製騎兵,以騎兵對衝騎兵,誰強誰弱,騎上馬乾一架就是。

這是最簡單的辦法,但對大明來說,卻是很難實現的。

洪武時期,老朱為了一點馬,坑蒙拐騙、搶劫、互市、讓人入貢,重金求馬都用了,可幾場戰爭下來,戰馬的數量依舊是少得可憐兮兮。

老朱給朱允炆留下了豐厚的家底,除了戰馬。

朱允炆深知戰馬數量不足,這才設置了一座座馬場,尤其是山丹軍馬場,更成為了大明最重要的養馬地。大明從朵顏三衛、朝-鮮、雲南茶馬古道中取得的優良戰馬,超過八成都送到了山丹馬場,加上宋晟控製甘肅諸地,遏守河西走廊,與哈密、瓦剌、亦力把裡大開互市,收攏戰馬,打下了馬場底蘊。

自建文三年初開始設置山丹馬場,至今已近三年半的時間,但西北之戰來得早了一些,第一批出生在山丹馬場的馬駒尚未三歲,還無法投入戰場。大明想要從馬場中源源不斷獲得戰馬,至少還需要半年。

迎戰帖木兒,不是這些小馬駒的命運,而是它們的父輩。

袁嶽清楚,山丹馬場中的戰馬數量已經超出了兩萬,但一萬成年壯馬已經是馬場的極限,再抽下去,馬場難以保證後續養馬。

“出發!”

袁嶽抬起握著馬鞭的手,下達了軍令。

萬騎雷動,出山丹,直奔嘉峪關方向而去。

袁嶽目光堅毅,看著前方充滿了渴望。

起於微寒,就不應該終於微寒,原地踏步的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甚至於封侯都非是自己心意,自己想要做的,隻是戰場殺敵,立功報國!

現在,帖木兒要來了,聽說會有數十萬之眾,野心很大,想要一口吞掉大明。嗬,就是不知道他有冇有這個本事!

帖木兒!

你以為征戰幾十年,橫掃諸多小國就能欺負大明瞭嗎?

你以為傾國之力,賭上自己的一切,大明就會顫抖嗎?

你以為大明隻會防守,任憑你侵略而無動於衷嗎?

不!

你錯了!

你不知道大明有一位雄才偉略的君主,不知道他多年努力經營的成果,國富民強,豈能容你蠻夷來犯!

你不知道大明軍士已煥然一新,都有著殺敵報國,戰死沙場而不後退一步的意誌!

你更不知道大明的匠人有多可怕,他們製造出了足夠讓你驚喜的禮物!

來!

來吧!

讓我們在戰場上對決,看看是我們慘敗退回關內,還是你在此折戟,讓黃沙證明你不過如此!

袁嶽心潮澎湃,縱馬長嘯:“斬得敵酋首,作杯頭顱酒!送我兄弟醉,就在這個秋!架,走!”

“哈哈,斬得敵酋首,作杯頭顱酒!好詩好詩啊……”

一旁的大頭兵梁關稱讚。

袁嶽很舒坦,看了一眼差點掉下馬的劉啟夏,嗯,這個傢夥也是識貨的,聽懂了,不愧是京師來的。

劉啟夏差點吐血,自己不是欣賞,是鄙視,鄙視啊。

河西走廊,張掖。

臨鬆薤(xie)穀內,一位年過五旬的儒士盤坐在高處的山石之上,屏氣凝神,四方雲靄似在頭頂飄過,清風幽穀,碧峰清泉。

遠處是冰雪覆蓋的祁連山,純潔無瑕,宛如安靜的仙子正在凝眸。右手邊是如龍吟的瀑布,一股股激流從懸崖峭壁奔湧而下,落入龍潭。龍潭內水霧升騰,如極樂仙境,令人沉醉。

“先生。”

弟子陳征喊了一聲。

郭三省緩緩吐息,看著走到近前的弟子,問:“有訊息了?”

陳征凝重地點了點頭,從懷中拿出兩封信,恭恭敬敬地遞了上去,道:“顏回之後顏寶、冉求之後冉忠,兩位大儒都已回了信。”

郭三省接過信,看著有些猶豫的陳征,開口問:“有何事瞞著為師?”

陳征行了個禮,認真地說:“弟子不敢,隻是弟子出山之後,聽聞了許多事,不知當不當告訴先生。”

郭三省笑了笑:“你是我的弟子,有什麼不能說的?”

陳征看著頭髮有些花白的郭三省,說:“先生曾給弟子們講述過,在大明極西有個厲害的人物,名為帖木兒,因他的征戰、殺戮、殘暴,佛法遭遇諸多劫難,西傳佛法也因此中斷。”

郭三省凝重地點了點頭:“冇錯,若不是因為此人,馬蹄寺最後一層修建也不至於耽誤至如今。如今佛法高僧不入河西,以我等之力,之心思,之才能,很難完成。對了,你為何要提起此人?”

陳征喉結微微一動:“先生,我聽聞訊息,帖木兒將傾儘全國之力,意吞大明。”

“什麼?”郭三省震驚不已,連忙追問:“訊息可真?”

陳征可以理解自己先生的不安,他是真的不希望世間再有戰亂之事,可有些話,還是要說:“應該為真,聽說建文皇帝已派遣燕王朱棣率十萬京軍趕往嘉峪關,此時應該過了關山,正朝著河西走廊而來。”

郭三省連忙拆開兩封信。

顏寶與冉忠在信中說起了世間變化,說起了中原大定,建文大興文教,社學遍設諸地,說起了國子監新學,同時在信的最後,請求郭三省放下執念,離開臨鬆薤穀,帶弟子出山,參與到文教盛世之中。

郭三省抬起頭,凝視著眼前的臨鬆薤穀,這裡,不止是一座山穀,更是一座豐碑!

煙雲歲月,戰火燃燒。

西晉王朝,八王之亂,國已破敗。五胡亂華,中原文明薪火幾乎被滅,史書記載:“北地滄涼,衣冠南遷,胡狄遍地,漢家子弟幾欲被數屠殆儘!”

長安冇了,洛陽冇了,中原冇了……

那是多黑暗的歲月!

為了活下去,為了傳承,為薪火,為了族群存亡,無數人不得不選擇南遷與西遷。而在西遷的家族中,就有郭家一脈,為首之人,名為郭荷。

郭荷西遷,最終選擇停留在這臨鬆薤穀,此人明究群籍,特善史書,河西子弟紛紛慕名而來,而他的弟子郭瑀更是佼佼者,郭荷去後,郭瑀依舊秉持郭荷的理念,教書育人,傳播儒家文化,其弟子兼女婿劉昞更是成為了當時的河西士林領袖。

北魏時期,臨鬆薤穀燃燒的儒家燈火,如同諾亞方舟,為北魏政權的漢化、官製、儒家學院的興辦、文化的薪火傳承貢獻了極大的力量。郭三省清楚,河西走廊裡走出的學者、儒士,成為了中原儒家文化薪火再燃的中堅力量,而在這些中堅力量中,許多人都出自臨鬆薤穀!

德冠前世,蔚為儒宗的劉昞就沉睡在這裡,他冇有返回自己的故鄉敦煌,而是永遠沉睡在了這裡。

郭三省的祖上是郭荷一脈,洪武年間的腥風血雨讓他選擇了隱居於此,專心學問。可儒家最高的行為準則,最高的境界,是治國平天下,儒家的傳統是“學而優則仕”。

每一個學問人的深處,都隱藏著一展抱負的雄心壯誌,都想努力參與到風雲之中,努力留下自己存在過的證據,著書立說也好,投身仕途也好,皆是如此。

郭三省起身,目光憂慮地看著遠處的祁連山,沉聲說:“建文皇帝新政,廣納賢才,孔子七十二賢之後紛紛出世,衍聖公府也參與到了女真野人的教化之中,國子監革新學問,天下文教薪火炙熱!可偏偏在此時,強敵又至,這是中原王朝註定的劫難嗎?”

“先生……”

陳征有些緊張。

郭三省轉過身去,看向遠處的馬蹄寺石窟,那裡冇有森嚴的大雄寶殿,冇有華麗的瓊樓玉宇,冇有茂盛的古木參天,隻是在陡直平整的紅色崖壁上,開鑿出了上下六層有如迷宮般的洞窟。洞窟層層疊疊,每層之間都有隧道相通,隻剩下第七層了!

“想要修成這第七層,就要度過一次厄難。帖木兒東征,便是我該去經曆之事。把所有弟子召集起來,我要給你們上最後一課。”

郭三省清楚,臨鬆薤穀的靈魂在於家國,在於傳承,在於文教,它不是一座封閉的山穀,從來都不是。顏寶說對,作為儒士,就應該兼濟天下,為國效力。

帖木兒要打大明,身為教導弟子的先生,若連擔當都冇了,連明倫二字都不顧了,那還有什麼資格再教學?

為人師表的表,是表率的表!

出山!

郭三省下定了決心,離開這臨鬆薤穀,離開這幽靜隱居之地,去幫著明朝大軍打敗帖木兒,去京師看看建文皇帝,看看國子監的新學,看看這世間的變化!

曆史再一次證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朱允炆以自己的仁政,贏得了諸多隱士的認同,紛紛出山,加入到大明西征的隊伍之中,這讓朱棣、徐輝祖等人意識到,這一場戰爭是人心所向。

京師,武英殿。

劉長閣遞來一份絕密情報,低聲說了句:“南麵的訊息。”

朱允炆屏退左右,打開情報仔細看過,臉上浮現出了笑意:“不出所料,陳祖義果然冇有逃向倭國,而是選擇留在了大琉球島。這箇中山王武寧,倒有些骨氣啊。”

劉長閣不認為此人是有骨氣,倒像是有些缺心眼:“皇上,武寧在國內亂政,殘暴百姓,山南國蠢蠢欲動,似乎有反武寧的跡象,我們是不是應該提早動手?”

朱允炆微微搖頭:“山南國?嗬嗬,他們未必敢動手吧,陳祖義為了自保,也不會坐視中山國覆滅,有他海賊在,山南國想要吃掉武寧,可不容易。”

“那要等到何時收手?”

劉長閣有些擔憂龐煥,一直隱藏在陳祖義身邊,萬一有點破綻,後果不堪設想。

朱允炆深吸了一口氣,目光銳利地看著劉長閣,道:“朝-鮮使臣快入京了吧,正使李從茂的情報可調查清楚了?”

目錄
設置
設置
閱讀主題
字體風格
雅黑 宋體 楷書 卡通
字體風格
適中 偏大 超大
儲存設置
恢複默認
手機
手機閱讀
掃碼獲取鏈接,使用瀏覽器打開
書架同步,隨時隨地,手機閱讀
收藏
換源
聽書
聽書
發聲
男聲 女生 逍遙 軟萌
語速
適中 超快
音量
適中
開始播放
推薦
反饋
章節報錯
當前章節
報錯內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錯誤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