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分類 書庫 完本 排行 原創專區
書城小說 > 曆史 > 大明_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第七十章 朝臣與地痞潑婦的區彆

大明_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七十章 朝臣與地痞潑婦的區彆

作者:寒梅驚雪 分類:曆史 更新時間:2023-03-21 20:32:30 來源:言情API

煤炭,是個好東西。

《山海經》中記載:“女床之山,其陽多赤銅,其陰多石涅”;“岷山之首,曰女幾之山,其上多石涅”,“又東一百五十裡,曰風雨之山,其上多白金,其下多石涅”。

這裡的石涅,便是煤炭。

在魏晉時期,石涅之名逐漸被石墨所取代,唐宋時期,又名石炭、煤炭,明朝主要稱煤炭。

早在唐代,便出現了煤煉焦技術。

至宋代,煤煉焦技術趨於成熟。

北宋曾專門設置“石炭場”,“官賣石炭”,並將煤層稱之為“炭脈”,煤礦開采可謂一大產業,並逐漸取代了柴草,成為百姓之家的重要燃料。

“數百萬家,儘仰石炭,無一燃薪者”,這句話雖有文人慣用的誇張藝術,但也可窺見北宋汴京城的石炭之盛。

《元一統誌》記載:“石炭煤,出宛平縣西十五裡大穀(峪)山,有黑煤三十餘洞。又西南五十裡桃花溝,有白煤十餘洞”。

為管理煤炭買賣,元在大都修文坊專門設置了煤市。

到了明代,人口增加,林木減少,加上一定程度的“城市化”,大家想要吃口熱飯,洗個熱水澡,總不能指望所有人每天上紫金山砍柴吧,煤炭便成為了京師民生主要燃料。

宮廷、內府各監局,對於煤炭的用量也是龐大的,尤其是冬日,雖然南京比不上北京的嚴寒,但南京的冬日,也不好過。

宮中也是需要用煤炭取暖的,雖然明代不將宮女、太監當人看,但畢竟也知道,想要人乾活,起碼不能凍死了。

如浣衣局,柴炭煤炸歲辦四萬斤;禦用監柴炭煤炸歲辦二十萬斤;再如兵仗局,去年火器需要煤炭、石灰、水,合計近百萬斤。

宮廷用煤是常事,發生中毒事件不能說冇有。但如此規模的集體中毒事件,這還是第一次。

這也難怪,平日裡各宮各監,都是白天乾活,晚上基本上就休息了。

白天乾活的時候,進進出出,也有人看管火盆、炭爐,加上人少,總無大礙。晚上火炭也點不多,大通鋪的宮女房、太監房,條件不好,漏風。

皇後、賢妃等人就寢的地方足夠大,也不怕小火盆、小火爐。

但承乾宮不一樣,這裡成為了醫用紗布的織造中心,縱是晚間,也有百餘人在織造。恰逢天冷起風,緊閉門窗,又添置了不少火盆取暖,這才引發了中毒事故。

朱允炆清楚事故的原因,也想到瞭解決之道。

不過,這需要時間。

處理好承乾宮事宜,朱允炆與馬恩慧回到坤寧宮,隻休息了一個時辰,天便亮了。

馬恩慧幫著朱允炆穿上朝服,皺眉勸道:“皇上,昨晚一直冇休息好,不若休朝一日,將養身體。”

朱允炆搖了搖頭,歎道:“田爭之事一日不休,朕一日不能休朝。皇後,代朕看望下駱才人,另囑尚膳監籌備晚宴。燕王與燕王妃來了,便在坤寧宮設家宴招待吧。”

馬恩慧點頭答應。

真正的朝會,並不是後世電視劇中整整齊齊,你一句我一句,其他人都睜著眼,豎著耳朵當木頭人,讚同就附議一句,不讚同就跳出來反對一句。

在內閣、六部大佬彙報完事情之後,就是自由爭論時間,你插著腰,鼻孔朝天,他歪著官帽,擼起袖子,渾似街邊流氓地痞。

文人嘛,多少還要有些雅度,不能學武官,動不動張嘴閉嘴便是“彼其娘之”,而應該一臉關懷地問一句“汝父耄耋無齒,言詞含混,兄台隻不惑之年,緣何亦口舌不清,道不清田產來曆?”

好嘛,文人用語毒辣。

一句話不僅問候了人家父親,連帶著罵對方來曆不明,你爹都八十了,你才四十,不是老來得子,便是與隔壁有關,和家裡的田地一樣,來曆不清不楚。

冇點底子,還以為對方是關心呢,笑著感謝,回頭一打聽,孃的,祖墳埋在哪裡都被人罵了。

不過朝臣畢竟不是地痞潑婦。

地痞潑婦對罵,天馬行空,東邪西毒都可以用,無規則,無底線,罵完了一拍手回家,纔想起來,隻是因為對方在人群中多看了自己一眼,才罵了兩個時辰。

朝臣彼此問候,那技術難度就高很多了。

無論怎麼說,都不能離不開問題,你問他家王叔叔好,也得和田產掛鉤,絕不允許隻帶私貨。

總而言之,觀點鮮明,主題明確。

都察院景清與都察院同僚,主張田產買賣自由,即所謂的“莫擾民間,以契約俗法為準”;戶部黃子澄帶一票人,支援督查田產,以“遏投獻之風,保朝堂稅賦”。

與之前的論戰不同的是,六部大佬在沉默了幾日之後,終於表態,吏部尚書齊泰、工部尚書鄭賜、刑部尚書暴昭、吏部尚書陳迪、兵部尚書茹瑺,全部支援戶部黃子澄。

大佬亮出立場,原本觀望朝局的官員,也紛紛開始站位。

當官嘛,有根基的官員,根在哪裡長,就站哪裡說話。

冇有根基的官員,自然是風往哪裡吹,就往哪裡跑。

雖然早朝冇有拿出定論,但大局已定,朝廷下一步的方向,也逐漸清晰。

一些官員下了朝之後,開始寫書信,差人遞送老家,囑托家裡的人,搶來的田,要想辦法賭住人家的嘴,實在堵不住,就把田契給人家,讓他們自耕自種。

一旦朝堂下定決心,整頓田爭,說不定就會樹立幾個典型,誰也不希望當做田爭之策的“標誌人物”,還是早點處理的好。

三山門碼頭。

解縉、茹瑺、徐輝祖與一乾五軍都督府勳貴,站在碼頭,準備迎接護送朱棣回京的船隊,而駕馭船隊的,正是水師副總兵鄭和。

戰船之上,旌旗獵獵。

鄭和看著京師送來的訊息,轉身進入船艙,對朱棣、姚廣孝稟告道:“船隊即將抵達三山門碼頭,宮裡裡傳來訊息,皇上、皇後,在坤寧宮設宴,招待燕王與燕王妃。”

朱棣抬動眉頭,有些驚訝。

姚廣孝微微一笑,道:“善也。”

坤寧宮乃是後宮,設宴招待,自然不是朝廷筵席,而是家宴。

以家宴招待燕王與燕王妃,說明朱允炆並不想以君臣之彆,強勢壓朱棣一頭,而是以家人、以叔侄的身份,先行敘舊。

從這點安排上來看,朱允炆還是信任朱棣,敬重朱棣的。

“王爺,準備入京吧。”

姚廣孝起身請道。

朱棣爽朗一笑,起身走入隔壁房間。

張玉、朱能、丘福見朱棣進來,連忙起身行禮。

朱棣看著跟隨自己多年的三位老將,麵色肅然,沉聲道:“京師到了,隨本王一起,向皇上請罪吧。”

目錄
設置
設置
閱讀主題
字體風格
雅黑 宋體 楷書 卡通
字體風格
適中 偏大 超大
儲存設置
恢複默認
手機
手機閱讀
掃碼獲取鏈接,使用瀏覽器打開
書架同步,隨時隨地,手機閱讀
收藏
換源
聽書
聽書
發聲
男聲 女生 逍遙 軟萌
語速
適中 超快
音量
適中
開始播放
推薦
反饋
章節報錯
當前章節
報錯內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錯誤舉報